文/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乐梧亭
秋风送爽,菊黄蟹肥。又到了一年中品尝大闸蟹的黄金季节,这道时令美味频频登上家家户户的餐桌。然而,在这场年度味觉盛宴的背后,因不当食用螃蟹而导致健康问题、前往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也显著增多。10月4日,长沙市第三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魏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近期该科接诊了多例因食用螃蟹引发不适的患者,并提醒广大市民,品尝螃蟹需掌握正确方法,了解自身体质,切莫因一时贪嘴让“鲜味”变成“险味”。
急诊室里的“螃蟹危机”
魏翠分享了两例近期接诊的典型病例。第一位患者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,平时身体状况良好,无基础疾病和过敏史。她在中午食用了从正规渠道购买的新鲜螃蟹后,仅过一个多小时,便出现了剧烈腹痛,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全身大汗、面色苍白等严重症状,被紧急送至急诊科,经过使用解痉止痛药物、护胃药以及补充平衡盐液等对症支持治疗,患者的症状才逐渐缓解。
魏翠介绍,“这位患者食用量并不大,但可能因其本身属于寒性体质,平时就有痛经等表现,肠胃相对敏感,螃蟹的寒凉特性从而引发了急性胃炎、胃肠痉挛的剧烈反应。”
展开剩余57%另一位25岁的男性患者则是在夜市食用螃蟹后,短短30分钟内全身出现大面积红色皮疹,伴随剧烈瘙痒。“这是典型的过敏反应。”魏翠表示,该患者虽知自己是海鲜过敏体质,仍心存侥幸,尝试吃了极少量螃蟹,结果引发急性皮疹。急诊团队立即为其进行了生命体征监护,并配以抗过敏药物,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。约30分钟后,皮疹明显消退,患者症状缓解后安全离院。
魏翠指出,近期接诊的食蟹相关病例主要呈现三种类型:急性胃肠炎、过敏反应,以及因不新鲜或未熟透螃蟹导致的潜在食物中毒风险。她特别提醒:“即使是过去食用不过敏的人,也可能因一次性摄入过多而诱发过敏反应。”
“蟹”绝风险,安心尝鲜
面对美味诱惑,如何安全享用?魏翠给出建议。
认清体质,严控摄入。 螃蟹性寒,且胆固醇含量较高。高脂血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蟹黄蟹膏;糖尿病患者需适量;儿童、老人及孕妇应格外谨慎,孕妇务必选择完全熟透的螃蟹,建议一次不超过两只。
识别信号,及时就医。 出现轻微皮疹可先服用抗过敏药观察。但若出现喉咙发紧、呼吸困难、意识模糊等严重过敏症状,必须立即就医。剧烈腹痛、呕吐腹泻者也应及时就诊。
做好预防,安全第一。 魏翠特别强调,死蟹会产生组胺等有毒物质,未熟蟹可能携带细菌寄生虫,均存在较高安全风险,“建议选择新鲜活蟹,彻底蒸熟后食用。若食用后出现不适,可保留食物样本供医生参考”。
“品尝螃蟹要量力而行。”魏翠说,“了解自身体质,适量食用,才能既享美味,又保健康。”
发布于:湖南省睿迎网配资-实盘配资公司-配资公司-配资炒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